#1 由姚仁喜建築師帶領,打造新北市美術館
眾人引頸期盼的新北市美術館,由臺灣知名建築師姚仁喜和其帶領的「姚仁喜│大元建築工場」共同打造,座落於新北市鶯歌區,是新北市籌備超過 20 年、首座面向國際的公立美術館。
新北市美術館基地位於鶯歌溪和大漢溪匯流的三鶯新生地,前身是填土起來的景觀地坪,彷彿被群山圍繞、與世隔絕的一座小山丘,7 至 8 米左右的爬坡可到制高點,欣賞周圍的大自然景觀,是非常接近大自然的美術館空間。因此姚仁喜突破既定封閉方盒的美術館規範,弱化建築物的既定印象,靈活運用不同建材和自然元素,融合三峽和鶯歌歷史人文風采,整體建築透過窗戶開口以打通空間,促成觀眾們與藝術、空間的互動,搖曳於「蘆葦叢中美術館」的美術館因應而生。
#2 人行路橋採用「耐候鋼」,過越久越美麗
入口處人行橋特別選用「耐候鋼」鋼板,表面鏽層看似粗糙,但精密的表面鏽層使其無懼長年室外的日曬雨淋,因此被大量運用於現代藝術雕刻和建築,隨著時間積累,耐候鋼表層滿鏽時的顏色將呈現橘、紅色調,與三峽老街紅磚拱廊建築,以及地面鋪設的紅磚相呼應。此外,人行橋面和中軸大道上設置許多景觀柱,柱上設有無數圓孔,風經過圓孔流動能製造出特別的風聲,產生搖曳在風中的獨特流動旋律。
#3 3166 根現代感金屬鋁管,賦予流動感
美術館的外觀是由 3,166 根、直徑 20 公分的圓柱狀鋁管,以及 3 款不同深淺的灰色鋁板所包覆,看似不規則、錯落不一的垂直鋁管,係由圖紙上簡單幾何線條發想而成,歷經無數次模擬、解構和重組,且每一個鋁管都有專屬編號和擺放位置。
姚仁喜指出,靈感源自於使用傻瓜相機拍攝時,若無法成功對焦而特有的模糊感,希藉此抹去世人對城市建築物清晰、明瞭的印象,而秀麗的自然環境也不適合過於突兀的建築體;翻轉建築物既定印象之餘,特地選用噴砂處理的柱狀鋁管,使建築體即使在陽光下也不會造成過於閃爍的反光效果,同時融合秋季綻放的蘆葦草,透過視覺與想像,模擬蘆葦風中搖曳的姿態並賦予建築體流動感,「模糊、曖昧」的氛圍激起民眾尋覓探索的渴望。
鋁管的內層為陶管設計,符合鶯歌的陶瓷印象外,也達到減少熱吸收、節能減碳的功效,且多數建材皆為 MIT 製造,並特別委請英國結構師,將支撐建築體的樑柱與銀白色的鋁管完美融合,減少建築內部被樑柱切割的破碎和壓迫感,打造出最寬跨距達 22 公尺的寬闊挑高 6.8 至 11 公尺的場域。
#4 「藝術街坊」模擬起伏山勢、河床風貌
「藝術街坊」的設計發想自模擬周邊起伏山勢和大漢溪河床,不論是層層疊疊、坡勢高低起伏的藝術街坊,或是以混擬土和清水模為主、但按壓杉木文紋理的牆面,皆為還原大漢溪裸露河床原始風貌,地面街道則是鋪設展現古老磚窯場意象的紅磚地面。
此處的牆面與設計以混泥土和清水模為主,混擬土牆面的碎裂狀是由專業土木技工手工鑿出,創造出符合想像、有如水面波光反射的不規則斷面,並且每一道牆都呈現相同的深度和顆粒感。而擁有獨特木頭紋理的牆面,是人工以大小各異的組合木板,一片又一片、花費大量時間按壓成型,木頭與混擬土兩種截然不同的素材,巧妙融合且創造出令人驚艷的視覺效果,刻意捨去多餘的裝飾,還原大漢溪裸露河床原始風貌的初衷。
#5 由「一隱照明設計」打造浪漫夜間園區
園區夜間照明邀請「一隱照明設計」的劉炳毅與 朱文英設計師,打造揉合人與建築,且與自然生態共融共存的光環境,希望光如風吹拂蘆葦,散著柔和舒服的光芒,讓來園的市民被包圍在溫柔的光裡;另外,園區內也有許多與環境呼應的設計,如仿生蘆葦的路燈,以及溪畔常見的豆娘圖案燈光投影,表達與環境共生、與生態共存。
新北市美術館
地址:新北市鶯歌區館前路 300 號
官網:https://2023kickoff.ntcart.museum/
粉專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tcart.museum
Mandy Pan / 網站採訪編輯
與我聯絡 相關文章
全文引用至:https://www.shoppingdesign.com.tw/post/view/88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