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美館2024展覽盤點!《摩登生活:臺灣建築1949-1983》、南非藝術大師威廉.肯特里奇個展等7檔

今年你到北美館看了幾檔展覽?是在《一一重構:楊德昌》探尋導演的創作脈絡,或於《勒內.布里:視覺爆炸》看一代攝影大師紀錄的20世紀動蕩歷史,抑或步入《無垠之森》看藝術家對村上春樹名作的解讀?錯過無妨,明年的北美館依舊精彩,以下盤點2024年7檔展覽!

北美館2024展覽盤點
剛落成的臺北市立美術館與圓山別莊、圓山大飯店,約1983,將於「摩登生活:臺灣建築1949-1983」展出。(圖片提供:北美館 © 北美館)

臺式面容如何發展而成?《摩登生活:臺灣建築1949–1983》

臺灣各地的市容是討論熱度從未減退的議題;如今的臺式面貌,是如何發展而成?本展聚焦探討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後至1983年間,影響臺灣建築發展脈絡的議題事件與生活文化因子。這30多年間,臺灣政府接受美援,引進西方的現代經驗;同時維護、發揚中華文化,在公共建築領域大規模引用中國復古風格。展覽將以6項子題:「美援」、「中國復古」、「中國現代」、「在地現代」、「非典型」及「新生活」逐一爬梳,揭示臺灣逐漸走出政治意識型態影響的陰影,邁向生活自由的摩登時代。

北美館2024展覽盤點
「摩登生活:臺灣建築1949–1983」林肯大廈和準備拆遷的林安泰古厝,1978。(圖片提供:北美館 © 外交部)

《摩登生活:臺灣建築1949–1983》
  展期|2024.03.23-2024.06.30

用詩意光線折射政治現實|《威廉.肯特里奇 William Kentridge》

作為當今備受矚目的當代藝術家,出身南非的威廉.肯特里奇(William Kentridge),擅長以多媒體藝術將素描繪畫、影像、雕塑、視聽裝置、文學、表演等藝術形式結合,透過獨特的創作語彙,針對種族、社會和政治等南非現實議題提出深刻思辨;他的作品多以隱喻、象徵式的詩意空間,審視歷史的權力與剝削,探究生命的正義和自由。

 

北美館2024展覽盤點
威廉.肯特里奇,《樣板劄記》(影片截圖),2015。(圖片提供:北美館 © William Kentridge)

藝術家在臺灣的首大型個展,由北美館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(Royal Academy of Arts)合作策劃。透過梳理威廉.肯特里奇40年來的創作脈絡,從早期素描到廣為人知的素描定格電影、跨域舞台製作⋯⋯精彩展露在一個特殊的政治、社會環境下,創作是如何穿越隔閡,並淋漓道出藝術對意義的探究執著以及其曖昧模糊的相對必要。

 

北美館2024展覽盤點
威廉.肯特里奇,《媽媽您別擔心》,2022。(圖片提供:北美館 © William Kentridge)

威廉.肯特里奇 William Kentridge》

展期|2024.05.04-2024.09.01

對水墨半世紀的執著|《許雨仁回顧展》(暫名)

許雨仁曾師從台灣現代藝術先驅李仲生,啟發他追求創作自由、探索自我,並遠赴美國親炙現當代藝術,發展自己認可的絕對原創。創作數十年,許雨仁曾投入石雕、水墨、油畫等媒材,惟對於水墨本質的探究、筆墨表現的開創從未間斷;他以當代觀點執筆持墨,開創「細筆斷虛線」獨特筆法,確立個人風格。這場藝術家50年創作生涯首次回顧型展覽,將整合手稿、素描、早期實驗性作品,呈現其創作脈絡與個人精神。

 

北美館2024展覽盤點「許雨仁回顧展」(暫名)許雨仁,《石壓著更多根的生長》,2007,紙、墨。©藝術家,圖像由藝術家提供。
許雨仁,《石壓著更多根的生長》。(圖片提供:許雨仁)

許雨仁回顧展》(暫名)

展期|2024.05.18-2024.09.08

4檔台灣新生代藝術家個展

新生代創作者以敏銳的觀察力和各自殊異的藝術語境,與時俱進地回應當代議題。其中倪祥個展《大家都來看你了》取自居家照護的親身經驗,以詼諧的手法探討高齡、陪病關係的身心負荷,與面對死亡離去的無措感,再現隱沒於社會角落的長照議題。

 

北美館2024展覽盤點|倪祥,《大家都來看你了》,2022。©倪祥,圖像由藝術家及北美館提供。
倪祥,《大家都來看你了》,2022。(圖片提供:北美館 © 倪祥)

陳以書個展《假山水》系列繪畫,運用石塊物形的堆疊構圖,將「假山」的概念植入畫景。另納入當今烏俄戰爭議題,提供觀者思索關於國界/國土、界線/定位的問題。

 

北美館2024展覽盤點|陳以書,《假山水》,2022。©陳以書,圖像由藝術家及北美館提供。
陳以書,《假山水》,2022。(圖片提供:北美館 © 陳以書)

徐瑞憲個展《之間(II)》以烏克蘭的「Tsina Viyny(戰爭的代價)」活動為切入點,募集台灣各地上百台二手嬰兒車,透過機械動力啟動聲音檔案,呈現和記錄這個歷史時期,並反思如何依然保有明亮的生命意涵。

 

北美館2024展覽盤點|徐瑞憲,《Between II》,2023。©徐瑞憲,圖像由藝術家及北美館提供。
徐瑞憲,《Between II》,2023。(圖片提供:北美館 © 徐瑞憲)

蔡咅璟個展《帝國的標本》探究臺灣日治時期所遺留的物種標本,因歷史與環境變遷而產生不同的價值與意涵。作品以技術展現的載體成為召靈的科技義肢,提供另一種觀看標本和過往事件的可能。

 

北美館2024展覽盤點|蔡咅璟,《帝國的標本》,2023。©蔡咅璟,圖像由藝術家提供。
蔡咅璟,《帝國的標本》,2023。(圖片提供:北美館 © 蔡咅璟)

TFAM年度個展:倪祥、陳以書、徐瑞憲、蔡咅璟

展期|2024.07.27-2024.10.20

在睡夢中探尋世界|《2021臺北獎首獎:林彥君》

藝術家將展出她於睡夢狀態時找尋、研究與聆聽到的萬物環境共存之記憶,以聲音、雕塑及瞢暗建構介於此地與彼地之間的過渡地帶。

 

《2021臺北獎首獎:林彥君》

展期|2024.12.07-2025.03.02

屬於或不屬於?女性藝術家群展《飛地:一部自傳的誕生

展名取自人文地理概念「飛地」,原意指的是某個地理區劃境內有一塊隸屬於他地/他國的區域,如阿拉斯加之於美國。這樣的「內囿性」被北美館用來比喻一種心理狀態,映照女性藝術家豐富的內在情狀與特質,並延伸文學中常見的自傳式敘事,呈現女性創作者的多重生命經驗,藉此呈現藝術家在不同階段的創作脈絡與生命關照。

北美館2024展覽盤點|李錦繡,《容合、相待、彩虹曲》,2002,壓克力顏料、畫布,145×90 公分(x3),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。©北美館,圖像由北美館提供。
李錦繡,《容合、相待、彩虹曲》,2002,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。(圖片提供:北美館)

《飛地:一部自傳的誕生》

展期|2024.10.05-2024.12.15

深入了解臺灣美術史中的獨特角色|《膠彩.台灣》(暫名

「膠彩繪畫」在臺灣美術現代化發展中的角色十分特殊,其傳習自日本的膠彩畫系,一直是北館的重要收藏方向。展覽在延展的時間軸上,進行藝術家及其創作的發掘,嘗試聚合臺灣膠彩繪畫的發展圖譜,呈現當中累積的創作能量,探看創作者們是否自原生來源、外在激盪等的吸納與反芻中重新詮釋出新樣貌,用作品書寫膠彩繪畫在臺灣的開枝散葉。

 

北美館2024展覽盤點|「膠彩.台灣」(暫名)黃靜山,《南國之船》,1941,膠彩紙本,150×328.5公分,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。©北美館,圖像由北美館提供。
黃靜山,《南國之船》,1941,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。(圖片提供:北美館)

《膠彩.台灣》(暫名)

展期|2024.10.12-2025.02.02 


詳細內容:https://www.wowlavie.com/article/ae23013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