限制性招標(公開評選)與 限制性招標(不公開評選)有什麼不同?
在政府採購體系中,限制性招標是最容易被誤解、同時也是承包商最常遇到的特殊招標方式。雖然同屬「限制性招標」,但 公開評選 與 不公開評選 的流程、競爭模式、風險程度以及承包商的應對策略完全不同。
理解兩者差異,可以幫助承包商在投標前快速判斷案件特性、準備文件方向、是否具競爭優勢,以及需要投入多少資源。
接下來的說明,將協助你清楚分辨兩者差別,並提供公開與不公開評選的實務應對方法。
一、限制性招標(公開評選)是什麼?
=仍需公開公告,但只接受特定資格的廠商參加評選✔ 會公開哪些資訊?
- 案件已採用「限制性招標」
- 評選辦法
- 廠商資格
- 評分方式
- 必要的規格資料
✔ 誰可以參加?
- 符合資格的廠商皆可參與
- 但機關會做初步篩選,不是完全開放給所有廠商
✔ 適用情況(常見)
- 高度專業但仍需公平競爭
- 系統整合類、工程顧問類
- 有多家具能力,但需經審查才能投標
✔ 重點特色
- 仍有公告 → 公開性較高
- 還是有競爭 → 不等於指定廠商
- 流程較正式 → 多含評選委員會
二、限制性招標(不公開評選)是什麼?
=完全不公告,由機關直接「邀請少數廠商」比價或評選。✔ 誰能參加?
- 只有被「點名」的廠商
- 通常 1~3 家
✔ 為什麼可以不公開?
必須符合法定原因,例如:- 緊急搶修(如颱風災害)
- 只有一家廠商能供應(獨家技術)
- 國安或機密案件
- 公開招標已連續二次失敗(流標/無人投標)
✔ 重點特色
- 完全不公告 → 公開性最低
- 只邀請特定廠商 → 對象受到限制
- 速度最快 → 可立即啟動採購
三、限制性招標(公開評選、不公開評選)差異比較表
| 比較項目 | 限制性招標(公開評選) | 限制性招標(不公開評選) |
|---|---|---|
| 是否公告 | ✔ 會公告 | ✘ 不公告 |
| 參加對象 | 具備資格的廠商皆可參與 | 僅限機關主動邀請的廠商 |
| 市場競爭性 | 中等(仍有公開競爭) | 低(競爭有限) |
| 常見適用情況 | 技術複雜但仍需公開競爭的標案,如系統整合、顧問服務 | 緊急災害、獨家供應、保密需求、連續公開招標無結果 |
| 程序公開度 | 公開資訊、評選辦法與資格審查 | 完全不公開,直接邀請 |
| 速度與效率 | 程序較正式、時間較長 | 速度最快,可立即採購 |
| 優點 | 透明度較高、招標更公平 | 節省時間、能快速找到技術適合的廠商 |
| 缺點 | 準備文件較多、流程較久 | 透明度低,較易被質疑為指定廠商 |
限制性招標(公開評選、不公開評選)流程差異
| 流程步驟 | 限制性招標(公開評選) | 限制性招標(不公開評選) |
|---|---|---|
| 步驟 1 | 需求提出 | 需求提出 |
| 步驟 2 | 判斷是否符合 §22 | 判斷是否符合 §22 |
| 步驟 3 | 公開公告招標資訊 | 不公告、不上網 |
| 步驟 4 | 公告資格與評選辦法 | 邀請少數廠商(1–3 家) |
| 步驟 5 | 廠商提供投標文件 | 廠商提供企劃/報價 |
| 步驟 6 | 評選委員審查 | 評選/比價 |
| 步驟 7 | 決標 | 議價後決標 |
| 步驟 8 | 公告決標結果 | 公告決標結果 |
限制性招標(公開評選與不公開評選),承包商應對策略
A. 限制性招標(公開評選)承包商應對策略
1. 第一時間確認資格是否達標- 是否具備必備證照、技術能力、專任工程人員
- 是否需登錄政府廠商資料庫
- 是否符合過往實績門檻(最常被刷掉)
2. 把「評選辦法」當作投標書的骨架
公開評選幾乎都是最有利標,評分表通常是:
- 經驗實績
- 技術可行性
- 人力配置
- 設備能力
- 企劃內容
- 價格分數
3. 公開評選的「標王策略」
- 技術強 → 主打技術提案
- 實績多 → 主打過往成果
- 價格強 → 壓低價格吃價分
- 善於簡報 → 強化口頭報告(很多案子靠簡報逆轉)
4. 避免四大常見扣分陷阱
- 資格文件缺一項就 OUT
- 未依排版要求(字級、頁碼、格式)
- 過往實績未附佐證(驗收證明)
- 未按規定蓋章或簽名
B. 限制性招標(不公開評選)承包商應對策略
不公開評選速度快、商機大,但風險也高。1. 事先培養「被邀請的能力」
因為廠商必須「被點名」才能加入競爭。
增加被邀請的方式:
- 平時建立機關關係(透明合法的技術交流)
- 過往與機關合作良好
- 具備市場上少數專業能力
- 提供優質售後服務
2. 準備「快速版企劃書」與「標準報價模板」
不公開評選標期短,有時 48 小時內要交件。
建議提前準備:
- 公司簡介模板
- 技術企劃書模板
- 售後服務模板
- 報價單模板(可快速修改)
3. 議價能力是關鍵
不公開評選常會:
- 價格議價
- 追加規格
- 變更需求
- 清楚列出「規格 vs 價格」對應表
- 保留適度利潤避免後期變更吃掉毛利
- 規格可能不清楚(容易吃虧)
- 文件不足也會遭駁回
- 價格被壓低風險高
- 若為緊急案,工期壓力巨大
承包商快速判斷:這個案子值得投嗎?
三個問題判斷值不值得投:1. 規格清楚嗎?還是會變更?
模糊=風險高。2. 預算合理嗎?會不會是屎缺案?
可查決標公告歷史比較。3. 機關過往是否好合作?
常追加難、常刁難廠商=避開。如何在限制性招標中掌握主動權?
不論是公開評選或不公開評選,限制性招標的核心關鍵都是「速度」與「準備度」。公開評選強調文件完整度與評選策略;不公開評選強調平日經營、技術獨特性與即時反應。只要掌握兩者的遊戲規則,承包商就能提前布署、精準投標,避開不必要的風險,也能在競爭有限的情況下提高成功率。
理解制度,是投標的第一步;建立策略,是得標的關鍵。
👉你在找案件嗎?還是你要找廠商?
免費加入 WOTEL 建築專科整合王,免費發接案件,提供搜尋、比較與諮詢,快速找到你要的廠商或案件。
推薦內容
政府採購與招標總整理:招標方式、決標方式、公家與民間差異、追加預算規範與金額級距一次搞懂
免費加入line社群、Wotel專業夥伴,低成本網路行銷管道
免費投稿建築文章,幫您在建築產業曝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