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專題企劃】總編輯托客第一集:大、中、小及微型公司困境何處來?

【中、大型事務所】

中、大型事務所需拚搏的業務量相對較大,他們只能選擇追求大型與複雜的案件或衝刺案件數。業務量大,公司則需一定人數團隊成員來執行、完成工作。也因此,中、大型事務所,需肩負高營運(如,租金)及管理成本(如,人事成本)。人事成本最為沉重,因為建築設計屬知識密集性產業,要提供具競爭力的薪資結構才能留住人才或取得人才。
建築事務所工時長、工作複雜度高、工作壓力大,是員工經常面臨的辦公室生態。提供優質職場環境,盡力促成員工工作生活平衡,已然是全球趨勢。這股潮流之下,管理階層,在管理上投入了較前一個世代,更多的時間和成本。內部溝通也更講求技巧、領導風格、資訊透明和正面積極的鼓勵。老闆們常嘆:「難為啊」,既是事實也會是常態,世代差異早已非常明顯。

 

【小型、微型事務所】

小型、微型事務所,為了生存和發展,也得努力尋求業務量。小、微型公司,能提供的服務規模和完整度相對較不具競爭力。同時,在產業內的關係網絡,連結及密集程度也低。要爭取業務、提升業務量,困難度也就高了。在業務洽詢時,面臨畫好了圖,但合作破局的機率也相對偏高。為了生存,接案選擇也較無彈性,因為先求有,再求好。小型、微型事務所在發展階段,需要經歷較長別無選擇、專業無法揮的陣痛期。甚至,有些公司還沒熬過這一段,就直接結束經營,退場再見。也因此,小型、微型事務所,在規模與經驗值未累積,產生規模效益前,只能正向提醒自己,「衝衝衝,想辦法接接接;先求有,再求好。」如何縮短,這類公司的陣痛期,讓新血願意持續投入,是大家共同課題。

 

【結語】

產業與事業經營是一動態環境,真實情形每家企業都不同,涉及因素多元且變動。點出前述困境是希望集結更多專家觀點,從實際經營面,讓市場趨於平衡、人才能有所發揮、健全育才機制,同時讓所有人工作生活平衡,得以享受美好時光。再者,四種類型的事務所間,如能互相幫襯,協調合作,市場會不會變成,把餅做大,而不是瓜分大餅的型態呢? 值得大家細細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