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專題企劃】總編輯托客第三集:內用內「代」+外用外「代」下集

我的員工不是我的】

    共享經濟時代,一個工作任務已可拆解由不同個體來完成,且個體還不見得隸屬同組織單位。簡單說:「我的員工已不一定是我的。」所以要突破的迷思是,人才與人力獲得已不一定要透過傳統招募及人力銀行機制了。傳統招募機制,存在部分沉沒成本,例如履歷表審閱和面試人才時間成本。任用則與組織發展有關,員額縮編或增補,難以一觀點蔽之。
    再舉Uber Eats 平台例子,所有外送員沒有「進公司」的概念。任務、工時與服務品質,皆也受平台制約。你是否驚訝,基本上每位外送員,服務品質其實都不錯,親切、不會不禮貌,所以平台是能管理人力與人才。
    也因此,在共享經濟、後疫情時代、外送平台崛起等潮流下,建築相關各產業這個極度依賴知識密集的產業,組織啟動與外部人才積極合作為何不行? 引進更多元人才,商業版圖不就同步擴張,因能提供的服務變多了。這是「外用外『代』」第一個好處,服務版圖擴張。第二個好處,我的員工不是我的。在既存的組織結構下,增加服務項目,但人事成本(薪資、保險、教育訓練費用、監督管理成本、空間使用成本等)不增加,增加合作契約成本、不履約風險成本、溝通成本。一來一往間,事業單位仍然是獲利狀態。
    問題來了,怎麼確認契約成本、不履約風險、溝通成本的總和會低於人事成本?

 

【專業降低成本】

    「外用外『代』」的外部代理人,是專業與品質導向,不是外包的成本低價導向。這也是為何Wotel平台,強調「專科」。「專科」代表專精到極致,一個人的專精能力,呈鐘型分布(常態分配),最專精的核心項目,價值產出最高;然後向外逐漸遞減。核心能力學習曲線最高,複製成本及時間最低;效率和效果最高。特定工作項目,媒合特定專科人士,對他所能做、所了解的領域,履約、不履約風險和溝通成本很難太高。一定還有人會說,我不認識特定的專科人士,我只相信我合作很久的廠商和認識的人介紹的設計師。我的觀點沒有請您不要與過去合作的夥伴繼續合作,重點是如何為自己開拓另一個可信任的專業管道。另外,我也會想問:「您是相信專業,抑或相信人情、友情。何者為您帶來較多益處?」

 

【結語】

    透過整合平台可以讓事業單位,「內用內『代』、外用外『代』」的機制併行。產生的經濟效益大於可能產生的成本。成本的節省與「外用外『代』」的代理人」專業專精程度有關。代理人如能清楚界定自己的專科,成本節省的程度就會越高,獲利與品質最高。下集我們要更進一步討論,平台如何確保專業性與促進人才品質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