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專題企劃】總編輯托客第五集:Good bye我親愛的競爭者!
這一集的主題,帶著聳動和曖昧氛圍。公司經營,我們與競爭者的關係不是如此? 暗地裡相殺、台前相愛;或是台前相殺、暗地相愛。沒愛、沒殺,就沒有競爭,各家公司也無法凸顯各自特色、優勢與價值。但自從經營環境趨於動態、難以預測,即所謂的VUCA(volatility,易變性; uncertainty,不確定性; complexity,複雜性; ambiguity,模糊性,的縮寫),這些利害關係人間關係,應以更寬廣角度來加以詮釋,且依各自需求調整,”It depends”(權變理論觀念)。
 
【專科化為新合作模式佈局】
    我與各位溝通過:「專科』(或是所謂的專精化)為基礎,錨定個人強項後,再連結個人價值創造高的工作項目。」請記住,每個人所屬的價值創造項目都不同,因鎖定之「專科」不同。一個專案執行,通常不能任性地說,我只做我會的、我喜歡的。以建築師為例,一個完整建築設計專案由不同模組(modules)合併而來。團隊最專精項目,可能覆蓋70%專案內容(也需花70%時間完工)。剩下的30%,不代表我們不會,只是需要花更多時間成本,去熟悉和突破其中「眉角」。為縮短完成專案時間,以利尋求下個業務,通宵挑燈趕工完全合乎建築人的思維邏輯。理所當然,事務所間視彼此為競爭者。
如果合作模式改變了,那是怎樣的光景?
 
【發包與接案】
    同樣故事,30%專案內容轉介(發包)給領域專家,如果團隊僅花10%監控。剩下20%的時間,可以用來做其他規劃,或立刻啟動新的專案。接連取得3個規模雷同專案條件下,整體就節省下60%產能(30%*3-10%*3(監控成本)=60%)。原本70%熟悉的部分,因學習曲線效果,保守地節省10%產能。合計省下70%產能,團隊就可以再接個同規模專案。
    有沒有買四送一的感覺,Buy 4, get 1 free。
 
【重新愛上競爭對手】
        誰是我轉介的對象? 請以專科、專業角度出發,競爭對手會是很好的選擇。過去交手、對戰多次,就如同打棒球、打籃球,各隊會進行戰力分析。你也做過多次建築對戰分析,了解對方必殺技,所以我應該把案子託給誰,我特清楚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重點來了,這樣託付的方式,不是與Wotel建築專科整合王理念相違悖嗎! 我們推廣透過ID接、發案,達到程序與結果公平。現在,我因為了解某某人的戰力,我就將案子給他,長此以往市場仍無法平衡。為了創造市場大餅、人人都有錢賺,我們更應該推廣「專科」概念、拓展平台使用程度(第三方),逐漸使市場平衡,將所有對戰資訊公開在平台上。讓各自專業得以發揮,不再硬逼自己做不專精的項目。產業相關人士有機會不再被時間壓力綁架,節省下來的時間和成本,轉投入對社會、人群有益的事。
 
【結語】
    競爭、競爭對手的概念一時應很難被扭轉。但在大力推廣「專科」概念的下,產業內另一個概念會被重視:「適配性,誰最適合做什麼事。」過去競爭、合作、互補概念,忽略了適配性這個隱藏機制,大家尋求最大解、忽略了最佳解。看看最大解的下場,台灣大學生過多,專門技術人員缺乏,缺工浪潮席捲全台(影響缺工的因素很多,但其中大學教育最大化也是影響因素)。競爭者,你是我的最適者、最佳解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