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震與危老帶來的挑戰
地震頻繁發生,對老舊建築造成嚴重威脅。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,許多老舊建築面臨結構補強和重建的挑戰。傳統建築材料在面對地震時常無法提供足夠的抗震能力,因此生物科技建材應運而生,成為危老重建與都市更新中的重要利器。這些創新材料不僅提高了建築物的抗震性能,還符合現代可持續發展的需求。
(影片來源 / 寰宇新聞《全台房屋「高齡化」 耐震度不足成隱形風險》)
生物科技建材的發展與應用-防水建材
生物科技建材,如自癒混凝土,利用特定菌種在混凝土裂縫中生成石灰石結晶,自行修復裂痕。這一技術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。相比傳統建材,自癒混凝土能延長建築物的壽命,減少維修成本和環境影響。在面對地震等自然災害時,對於一定程度的裂縫能自動修補癒合,減少房屋漏水情況及日後的修繕財產損失。這一創新技術的發展為建築業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,使用自癒混凝土的房屋更加耐久壽命更長。
(影片來源 /日本新聞 NHK WORLD ScienceView《NHK WORLD ScienceView 20230418》)
自癒混凝土的應用實例
Basilisk自癒混凝土已在全球多個工程中應用,包括台灣這樣地震多發的地區。這些工程實績表明,使用自癒混凝土的建築物在地震後能快速恢補裂縫,顯著維持建築物的耐用性。例如,在荷蘭的Epsilon橋樑,該橋樑採用自癒混凝土進行結構補強,極大地提高了其耐久性和抗震性能。在台灣,台北市的新店區某老舊大樓成功應用自癒混凝土進行重建與補強,使該建築物在面對地震時能保持穩定和安全。此外,在日本的一些地震多發區域,自癒混凝土也被廣泛應用於各類公共設施和住宅建築中,取得了顯著的成效。
生物自癒混凝土與城市計劃
使用自癒混凝土的建築,能自行修補微小裂縫,防止因多年的累積損壞,包含頻繁地震和雨水侵蝕,從而達到維護建築物壽命,減少財產損失及人員傷亡,這些創新材料有助於打造更安全、更有韌性的城市環境。透過結構補強技術,老舊建築在地震中能保持穩定,減少結構損壞風險。這些技術的推廣應用不僅提升了建築物的抗震能力,還為城市帶來了全新的發展契機,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全面進步。(資料來源 /荷蘭Basilisk自癒混凝土台灣總代理 羅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