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生活休閒〉人文薈萃 感受新港世代浪漫

來到新港,第一時間想到的即是奉天宮,其實新港人文薈萃,孕育出許多文人雅士,有「博士窩」之稱的培桂堂,有文青風格的誠品書店,來趟新港,感受傳統與現代的世代浪漫。

【圖與文/記者林雪娟】

林懷民成長地 培桂堂人稱博士窩
宅第結合閩式、日式和西式元素 反映日治時期台灣建築潮流

培桂堂原是診所,也是仕紳大家族的居住地,它還有另一個身分,即是台灣第一個現代舞團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的成長地,如今老屋轉身,重新展現風華,除讓人得以一窺老屋之美,也感受林家世代質樸家風。

林家培植出十五位博士、二十四位碩士,被民眾暱稱為「新港博士窩」。
林家培植出十五位博士、二十四位碩士,被民眾暱稱為「新港博士窩」。

培桂堂具有嘉義縣定古蹟身分,走進這處樸素淡雅的房舍,除建築風格,也讓人了解這個歷經清末、日治、二戰、戒嚴到解嚴的家族生活與故事。培桂堂原是醫生林開泰診療所舊宅,由其秀才父親林維朝取名,意寓「培基固本貽謀遠,桂子蘭孫衍慶長」,家中庭院則種植柏樹和桂花樹呼應;出身文人之家,家中書籍、書法眾多,也對後代子孫有潛移默化影響,也因此孕育出十五位博士、二十四位碩士,被民眾暱稱為「新港博士窩」。

從建築來看,培桂堂乍看為中式,其實結合閩式、日式和西式元素,兼容並蓄的宅第,反映日治時期台灣建築潮流。坐北朝南,為三開間建築,前廊更有仿希臘的多立克柱頭,和庭院是林懷民的第一個「舞台」,滋養他藝文創作,房舍重視光線和空氣流通,大廳後方,在紅磚道分隔下,兩側廂房對望,房舍沒有任何裝飾,原木白牆紅磚,呈現樸素淡雅。

再來談談林家,受到祖訓「公爾忘私」感召,除在專業領域奉獻,更捐出宅第公益開放。不大的房舍,設有讀書間,子孫卓然有成,林開泰長子林金生,曾任嘉義縣長、內政和交通部長,多人從醫,林家也曾歷經二二八事件;除展示家族榮耀,也展示林開泰的情書,展現浪漫情懷。林家除孕育林懷民的藝文DNA,也是新港天主教宣教重要據點。

培桂堂種植柏樹和桂樹,意寓培基子孫。
培桂堂種植柏樹和桂樹,意寓培基子孫。

在面對入口左側,重現診療所空間,榻榻米間、灶腳、食飯間、讀書間和新娘房等,而在後院,令人眼睛一亮,在老宅第中,赫然出現「星巴克」,黑色玻璃水泥造型,矗立在老屋群中毫無違和感和突兀,上二樓,充滿綠意的龍眼大樹結實纍纍,往下俯瞰老屋群,令人感受歲月靜好。走訪充滿文人清雅風的培桂堂,除享受片刻幽靜,也認識這棟承載清末至今的地方歷史記憶。

僅十坪 全台最迷你星巴克

誠品書店是許多文青最愛逛的地方,你知道全台最迷你誠品在哪裡嗎?就在培桂堂旁,跟古蹟比鄰而居,只有十坪空間,雪白牆壁與紅棕色蓬簾妝點店面,匯聚文學、藝術人文、地方創生、歷史與風俗信仰、飲食生活、自然、行旅等主題選書及文創設計、新港在地特產等。誠品代表色為橄欖綠底加上白色字樣,「小店舖大視野,站在新港看世界」,並舉辦講座、親子活動等;不遠處,則有林國治美術館,林國治有「阿里山畫家」之稱,更是南美會資深會員,家人成立館舍紀念和推廣藝術,展期開放時間請洽官網。

星巴克隱身在古蹟中,傳統與現代相結合。
星巴克隱身在古蹟中,傳統與現代相結合。

來到新港,當然不能不到新港奉天宮開台媽祖廟參拜,是每年農曆三月大甲媽祖遶境祝壽大典終點,當年先民為求平安橫渡險惡「黑水溝」(台灣海峽),至湄洲祖廟恭請聖像奉祀船隻上,廟宇歷經時空、地理變遷,無論你是否是信徒,也可以欣賞廟宇建築中,蘊含各匠師心血藝術傑作,被列為三級古蹟,為集歷史、宗教信仰、建築藝術、文化觀光為一體廟宇。

廟前最知名小吃莫過於鴨肉羹,大鍋熱火炒出獨特焦香,彈牙鴨肉搭配筍絲等,是遊客來拜拜必吃美食,沿路還有許多小吃、糕點攤等,為自己的身心靈充電加油。

親近藝術 池上處處驚喜
穀倉美術館活化閒置空間 蔣勳書房90年老屋改造

自從帥哥金城武輕巧的騎著一部腳踏車,迎著風穿梭在廣袤的稻田中,從此台灣到世界各地的遊客全部湧進池上,盡情享受那一片綠意;藝術家進駐,當地人覺醒,這一片土地有了更多可能性,於是每次到池上,都有驚喜。

十月,二期稻作即將收成,連綿稻田中稻穗已經結實纍纍,秋收的時候一片稻田中就會有藝術節,表演連番上台;即使沒有表演,在連綿綠意沒有任何阻攔的稻田中學金城武騎著單車,迎風而過是非常愜意的事。

除了稻田,鄰近的地方有穀倉美術館,騎單車或是散步都可以到達,一進門就是蔣勳的「山醒來了」大畫,綠得發亮的連綿大山,畫的就是池上的山。

穀倉美術館進門就是蔣勳「山醒來了」大畫。
穀倉美術館進門就是蔣勳「山醒來了」大畫。

穀倉美術館位於中山路與中西三路街角,是一棟60年歷史不折不扣真正的穀倉改造,當年台灣好基金會成立「池上藝術村」,從認養老房子開始,將閒置空間修整再利用,邀請藝術家駐村,希望把稻米之鄉打造為藝術之村,多力米八廠的老闆梁正賢捐出這棟老穀倉,整修之後承載建築美感與農村歲月的鄉親記憶,美術館就此成立。

除了展覽,是當地人很重要的藝文傳播站,許多小型演講隨時上場,在那兒可以聽到新銳藝術家的創作理念,可以聽到返鄉池上青農訴說他們與土地的故事,非常溫馨可喜。

去年9月「蔣勳書房」成立,這棟建築更有故事了,是90年的日式建築,前身就是福原國小校長堀尾一彥的舊宿舍,福原國小就在書房之前,這棟老屋在2019年經環境藝術家王金生以舊材料恢復舊觀,還原老屋的風采,去年蔣勳基金會認養,在台東縣政府協助下,成就池上蔣勳書房,並且正式開張。

有歷史的老房子,庭前花木扶疏,蔣勳書房每個禮拜開放3天讓民眾參觀,預約導覽,一次只限定10人參觀,收藏展示蔣勳畫作,但光是走訪精巧的建築,漫步庭園綠地,心情就非常平靜愉悅。

蔣勳書房是90年歷史日式建築改造。(記者楊淑芬攝)
蔣勳書房是90年歷史日式建築改造。(記者楊淑芬攝)

順著蔣勳書房步道前行,小巷盡頭是一家在地的福原豆腐坊,店口很小,食客卻很洶湧,那一盤臭豆腐炸得外酥內軟,傳香千里,不用廣告,口耳相傳,許多人不遠千里報到。

因此,走訪池上,除了名聞遐爾的稻田、金城武樹、大波池,往外漫步,還有美術館、蔣勳書房,小巷弄內處處是驚喜,池上就愈來愈可觀。


文章來源YAHOO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