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世界近40%的碳排放是由建築物產生,建築物的節能減碳勢在必行,因此在環境永續上,綠建築如今扮演關鍵角色。
在愛地球的永續風潮下,擁有綠建築標章的建築物愈來愈多,從企業商辦、高科技廠房、博物館到預售屋都有綠建築認證。然而綠建築是什麼?這概念從何而來?
各國對綠建築的定義
「綠建築」是世界趨勢,各國名稱不盡相同,在歐洲稱為「生態建築」(Ecological Building)或「永續建築」(Sustainable Building),日本叫作「環境共生住宅」(Environmental Symbiotic Housing),美國通稱「綠建築」(Green Building),旨在追求人類的健康舒適、環境永續發展、與地球共生共榮的建築設計。
據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宣言以及1998 年於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國際會議中,對綠建築給了參考定義:在經濟與環境兩個問題中,有效率的利用僅有的資源並提出解決的方法,進一步改善生活的環境就是所謂的綠建築,演變至今除了節能、減廢又加入健康、生態概念。
判斷建築物是否為綠建築的標準,就看該建築是否擁有綠建築標章。全世界已經發展出26套綠建築評估系統,最常聽到的有:1990年英國BREEAM綠建築認證、1995年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、1998年加拿大GBTool綠建築認證、2003年中國綠色建築標識、2003年澳洲greenstar綠建築認證、2007年德國DGNB綠建築認證等。
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
有人以為,台灣的綠建築概念抄襲歐美標準,這是錯誤的。綠建築講究因地制宜,評估系統必須順應當地氣候風土,像台灣南部炎熱要加強遮陽散熱,北部多雨要講究通風防潮。台灣內政部從1999年開始推動綠建築標章制度「EEWH(Ecology , Energy Saving , Waste Reduction , Health)」,為全世界僅次於英國、美國及加拿大之後,第4個上路具科學量化的綠建築評估系統,同時也是目前唯一獨立發展且適用於熱帶及亞熱帶的評估系統。
依據中央氣象局統計資料顯示,台灣在過去100年的平均溫度較過去上升約1~1.34度,相較於全球的0.7度高出許多,且國內的能源99%以上皆依賴進口,加上都市化人口集中的熱島現象等,在氣候異常已經近成災害的今天,綠建築的推廣刻不容緩。
【文章/蔡碧月】
【文章連結/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7%B6%A0%E5%BB%BA%E7%AF%89%E5%A4%AF%E4%BB%80%E9%BA%BC%EF%BC%9F%E5%BE%9E%E5%95%86%E8%BE%A6%E3%80%81%E5%BB%A0%E6%88%BF%E5%88%B0%E9%A0%90%E5%94%AE%E5%B1%8B%E9%83%BD%E7%9C%8B%E5%BE%97%E5%88%B0-%E8%AA%8D%E8%AD%98%E5%8F%B0%E7%81%A3eewh%E7%B6%A0%E5%BB%BA%E7%AF%89%E8%B5%B7%E6%BA%90-024846356.html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