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水合約與保固條款,常見糾紛與避免方法

防水合約與保固條款,常見糾紛與避免方法

防水工程經常因合約不清或保固條款模糊而引發糾紛。本文整理防水合約必備條款、保固年限標準與常見爭議,並提供避免糾紛的方法,讓您在施工前就做好保障。

為什麼防水工程需要合約與保固?

防水工程屬於「隱蔽性工程」,完工後雖然表面看不出問題,但若施工不良,往往 數月或數年後才會出現滲漏。因此,必須透過 書面合約保固條款 來確保施工品質,並作為日後維修的依據。

防水合約必備內容

1. 防水施工範圍與場域

  • 明確標示施工坪數與位置(屋頂、浴室、陽台、外牆、地下室)。
  • 避免模糊用詞,例如「部分修補」。

2. 防水工法與材料

  • 指定工法(PU、防水卷材、彈性水泥、結晶型防水等)。
  • 註明使用材料品牌、型號,避免偷工減料。

3. 工期與付款方式

  • 開工與完工日期需載明。
  • 建議付款方式 → 頭款 + 中期款 + 驗收尾款。

4. 驗收標準

  • 是否進行 蓄水試驗 / 灑水測試
  • 驗收必須雙方簽認,並留下施工紀錄。

5. 保固條款

  • 一般工法:保固 3–5 年。
  • 卷材 / 結晶型防水:可達 5–10 年。
  • 保固內容需載明「滲漏維修」範圍。

防水合約常見糾紛類型

  1. 合約未註明工法 → 廠商臨時更換材料,導致壽命縮短。
  2. 保固範圍模糊 → 只承諾「免費維修」,但不含材料或拆修費。
  3. 施工紀錄不足 → 未留存照片,無法確認是否按標準施工。
  4. 驗收不完整 → 未做蓄水試驗,後期才發現滲水。
  5. 責任推託 → 廠商認為「非防水層問題」而拒絕維修。

防水合約避免糾紛的方法

✅ 在簽約與施工過程中,可採以下做法:
  1. 白紙黑字寫清楚 → 所有施工範圍、工法、材料、保固內容都需列明。
  2. 要求施工紀錄 → 請廠商提供施工過程照片。
  3. 進行驗收測試 → 完工後至少做 24–48 小時蓄水試驗。
  4. 保固條款具體化 → 明確寫「若發生滲水,由廠商全額負責維修」。
  5. 挑選有信譽的公司 → 避免只看低價,忽略售後服務。

防水合約常見問題(FAQ

Q1:防水保固通常幾年?

一般塗料型工法 3–5 年,卷材與結晶型防水可達 5–10 年。

Q2:保固期內漏水,一定會免費維修嗎?

要看合約,部分廠商僅免費人工,不含材料或拆除。

Q3:合約沒寫驗收,怎麼辦?

建議補充協議,至少要求蓄水或灑水測試。

Q4:遇到糾紛怎麼處理?

先依合約協調,若不成可申訴至消保官或尋求法律途徑。

完整合約 + 明確保固,才是真正保障

防水工程屬於高風險工程,若缺乏清楚的合約與保固,後續糾紛往往難以解決。建議業主在施工前 落實合約細節,並於驗收後 留下完整紀錄,才能真正保障自身權益,避免未來反覆維修與費用損失。

推薦內容 
防水應用場域有哪些?防水工程費用與合約解析
免費加入line社群、Wotel專業夥伴,低成本網路行銷管道
免費投稿建築文章,幫您在建築產業曝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