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水抓漏施工檢驗標準與常見驗收方法(蓄水、灑水、紅外線檢測)

防水抓漏施工檢驗標準與常見驗收方法(蓄水、灑水、紅外線檢測)

防水施工完成後,必須經過檢驗與驗收才能確保品質。本文整理防水施工的檢驗標準,並解析三大常見驗收方法:蓄水試驗、灑水試驗與紅外線檢測,協助您判斷防水層是否達標。

為什麼防水抓漏驗收很重要?

防水層是建築物抵禦滲水的第一道防線,若厚度不足或收頭不良,完工後短期內雖看不出問題,但幾個月後可能出現 漏水、壁癌、結構鏽蝕。因此,施工完成後必須透過 檢驗標準與驗收方法,確保防水效果達到要求。

防水施工檢驗標準

1. 防水厚度要求

  • PU 防水塗料:≥ 1.5–2.0 mm
  • 彈性水泥:≥ 1.0–1.5 mm
  • 防水卷材:≥ 3–4 mm,搭接寬度 ≥ 10 cm
  • 液態防水膜:≥ 1.2–2.0 mm
👉 建議以測厚儀或切片抽樣檢查,避免厚度不足。

2. 表面品質

  • 無氣泡、裂縫、脫層與針孔
  • 收頭處完整壓實、無翹起
  • 與基層結合牢固,不可剝落

3. 施工環境條件

  • 基層乾燥,含水率需符合規範
  • 相對濕度 < 85%
  • 施工溫度建議 5–35°C

防水抓漏常見驗收方法

1. 防水蓄水試驗

  • 方法:封堵排水口,注水 5–10 公分,保持 24–48 小時
  • 適用範圍:浴室、陽台、屋頂
  • 判斷標準:若水位下降或樓下天花板出現滲水,即代表失敗

2. 防水灑水試驗

  • 方法:使用水管或灑水器,持續灑水 2 小時以上,模擬雨水情境
  • 適用範圍:外牆、窗框周邊、牆面
  • 判斷標準:內牆不得出現水痕或滲漏

3. 防水紅外線熱影像檢測

  • 方法:利用紅外線熱影像儀器,透過溫度差判斷滲水區域
  • 適用範圍:屋頂、大樓外牆、地下室
  • 優點:非破壞性檢測,能快速找出隱藏問題
  • 缺點:需專業設備與技術,費用較高

防水檢驗注意事項

  1. 驗收需等防水層完全固化後進行。
  2. 測試過程應全程記錄並拍照,留存驗收證據。
  3. 若發現滲漏,應立即補強並重新檢測。
  4. 建議合約中載明「驗收方式」,避免後續糾紛。
【深入文章】防水合約與保固條款,常見糾紛與避免方法

防水檢測常見問題(FAQ

Q1:蓄水試驗需要做多久?

通常為 24–48 小時,時間過短可能無法驗證效果。

Q2:外牆防水可以做蓄水試驗嗎?

不行,外牆需用灑水試驗或紅外線檢測。

Q3:紅外線檢測會不會破壞建築?

不會,屬於非破壞性檢測,安全快速。

Q4:防水驗收誰來負責?

一般由承包商與業主共同驗收,必要時可委託第三方檢測單位。

【深入文章】防水層壽命多久?如何維護與延長使用年限

嚴格驗收才能確保防水品質

防水工程不僅要「做得好」,更要「驗得嚴」。透過 厚度檢測 + 蓄水試驗 + 灑水試驗 + 紅外線檢測,能有效確認防水層品質,避免日後漏水爭議與維修費用。建議施工合約中務必載明 驗收標準與保固條款,讓防水工程更有保障。


推薦內容 
防水檢測怎麼做?維護重點與法規證照全攻略
防水應用場域有哪些?防水工程費用與合約解析
防水工程相關法規與施工證照制度解析
防水塗料有哪些種類及工法?防水塗料的優缺點整理與施工流程
免費加入line社群、Wotel專業夥伴,低成本網路行銷管道
免費投稿建築文章,幫您在建築產業曝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