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市更新獎勵有哪些?重建、整建、維護與都更獎勵相關性整理

都更流程有哪些?都更有幾種實施模式?都市更新主管機關一覽表

台灣許多都市面臨老舊建築比例高、耐震能力不足、公共設施落後等問題,「都市更新(都更)」成為政府推動的重要政策。除了重建、整建、維護等方式外,政府更設計了多項 獎勵措施稅負優惠,以提升住戶與建商的參與意願。本文將帶你完整解析 都更獎勵內容、不同方式的關聯性、申請流程、實施模式,並整理出 各縣市主管機關資訊,協助你快速掌握都更重點。

都市更新獎勵有哪些?

都市更新獎勵,通常指的是政府為了鼓勵老舊社區或建物積極參與都更,而提供的 容積獎勵、稅捐減免、建蔽率調整或其他政策優惠。簡單來說,就是讓參與更新的住戶或建商,能在更新後享有更多可使用的樓地板面積與成本減輕,增加整體誘因。

都市更新獎勵有什麼?

容積獎勵

  • 依《都市更新容積獎勵辦法》,重建可享有 基準容積外的加成,最高可達原容積的 1.3~1.5 倍(依各縣市規範)。
  • 容積獎勵能讓重建後的樓地板面積增加,住戶分回的坪數提高,建商也能增加銷售收益。

建蔽率放寬

  • 在符合法規條件下,允許建築物的占地面積比例提升,讓空間利用更有效率。

稅捐減免

  • 都更完成後,住戶可享 地價稅、房屋稅、契稅、土地增值稅 減免或緩繳,降低財務壓力。

補助措施

  • 政府會針對 整建、整治或維護工程,提供耐震補強、外牆拉皮、增設電梯等項目的補助,補助比例依各地規範約 40%~75%。

都更獎勵各方的影響

  • 對住戶:能換到全新建築,增加居住安全與坪數,房屋價值上升。
  • 對建商:透過額外容積獎勵取得更多銷售面積,提高開發利益。
  • 對城市:促進老舊社區更新,帶動環境改善與都市再生。

重建、整建、維護與都更獎勵相關性整理

更新方式 是否可申請容積獎勵 是否有稅捐減免 適用重點 說明
拆除重建 ✅ 可申請最多的容積獎勵(依條例上限與地方政府規定,最高可達原容積的 1.3 倍或更多,視地區與條件而定) ✅ 可享房屋稅、地價稅、契稅、土地增值稅等減免或緩繳優惠 適用於屋齡大於 30 年、結構老舊、耐震不足的建築 最常見的都更方式,獎勵最完整,增值空間大,但需面對搬遷、資金與整合壓力
整建/整治 ⭕ 可申請,但獎勵較重建低,一般以小幅容積獎勵或部分稅捐減免為主 ✅ 可能享有部分稅負減免 適用於結構尚可、需改善外觀或公共設施的社區 可減少搬遷,保留社區紋理,但經濟效益有限,獎勵幅度較小
維護 ❌ 無容積獎勵 ⭕ 可能享有維護相關補助或小額稅賦優惠 適用於屋齡較新、僅需日常保養的建物 主要以維護安全與延長使用壽命為目的,沒有實質的容積獎勵或重建效益

都市更新的條件與流程

要啟動都市更新,必須符合一定的法規與條件,並按照正式程序進行。整體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重點步驟:
都更條件如下
  • 屋齡條件

重建:合法建築,屋齡需達 30 年以上
整建/維護:合法建築,屋齡需達 20 年以上
  • 地點條件

建築物必須位於 都市計畫範圍內
可向所在地都市更新主管機關查詢。
  • 規模條件

基地面積 1,000㎡以上 可直接申請。
基地面積 500–999,需經都市更新審議會同意。

都市更新的主要流程

階段 內容 重點說明
1. 資格確認 確認屋齡、面積與地點是否符合更新條件 可向主管機關申請審查
2. 住戶整合 與住戶協商意願,達成法定同意比例 通常需達「所有權人過半數且面積過半數」,部分情況需 80%以上
3. 提送計畫 提交都市更新事業計畫與權利變換計畫 包含建築設計、資金規劃、權益分配等
4. 委員會審議 由都市更新委員會進行審查 通過後方可進入施工階段
5. 施工與安置 拆除或整建、安置住戶、進行工程 期間需妥善安排臨時居住
6. 竣工分配 建物完工,依比例分配新屋或權益 住戶可回遷或選擇分回產權
 

都更的實施方式

都市更新的推動方式,依據主導單位與資源來源的不同,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,每一種都有不同的特性與適用情境:

公辦都更

由政府或公部門主導,透過地方政府或相關機關提出更新計畫,並整合土地、資金與法規資源。這種方式特別適合於住戶多、產權分散或意見分歧的社區,例如老舊聚落、歷史街區,或需要結合公共建設的區域。公辦都更的優點是政府公信力高,較能協調各方意見,並確保公共設施(如道路、綠地、公共建築)的規劃完整;但缺點是行政程序繁瑣,進度常受政策變動影響,推動時間可能較長。

民辦都更

由建設公司或法人機構主導,通常透過投資資金進行拆除與重建,再與住戶協商權益分配(如「原屋換新屋」、「產權換比例」或「補足差價換屋」)。民辦都更的優勢在於資金充足、開發效率高,能迅速完成計畫;但也因為由建商主導,常引發住戶對分配比例、居住權益的疑慮,需要透過協商達成共識,否則容易發生「釘子戶」問題。

自辦都更

由區域內的土地或建物所有權人自行發起與整合,不依賴外部建商或政府主導。自辦都更的好處是住戶能掌握主導權、獲取的利益分配相對較高,也能依自身需求規劃新建案。然而,因為需要自行籌措資金、承擔風險,並處理繁複的法規與工程管理,因此通常適合產權集中、共識度高的小型社區。

都市更新主管機關一覽表(六都 + 國家住都中心)

區域 主管機關 / 單位名稱 地址 聯絡資訊
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/都市更新處 信義區市府路1號9樓
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168號17樓
(02) 2781-5696 分機3093
新北市 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 板橋區漢生東路266號1、2樓 (02) 2950-6206 分機513
桃園市 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桃園區縣府路1號10樓 (03) 332-4700 分機3100~3113
臺中市 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西屯區文心路二段588號 (04) 2228-9111 分機65070
臺南市 臺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都市更新科 安平區永華路二段6號9樓 (06) 299-1111 分機1422/8439/1347
高雄市 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都市更新科 苓雅區四維三路2號6樓 (07) 336-8333 分機5427~5430
全國層級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 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23號10樓 (02) 2516-1855

充足了解都更規則,減輕財務壓力

都市更新不只是房屋的改建,更是城市再生的重要策略。透過 重建、整建、維護 等方式,居民能享有安全升級、資產增值與居住品質提升的好處;同時,政府也提供 容積獎勵與稅捐減免,減輕財務壓力。不過,推動過程中仍可能遇到釘子戶、利益分配、社區文化流失等挑戰。
在考慮是否參與都更之前,建議先確認 是否符合條件、了解更新流程,並向當地主管機關洽詢,才能更順利地完成更新計畫,真正實現安全與美好的居住環境。

推薦內容 
免費加入line社群、Wotel專業夥伴,低成本網路行銷管道
免費投稿建築文章,幫您在建築產業曝光
都市更新(都更)是什麼?都更改建有什麼好處?與危老有什麼差異?
我家適合都市更新嗎?符不符合都更條件?都更可能存在的風險?
什麼是危老重建?危老條例是什麼?與都市更新有什麼關係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