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家標案哪些情況下可以追加預算?承包商如何提出追加預算不被打槍?可以追加與不可追加的差異表

公家標案哪些情況下可以追加預算?承包商如何提出追加預算不被打槍?可以追加與不可追加的差異表

在政府採購的工程中,追加預算=非常嚴格+有明確限制。很多承包商不清楚能不能追加、怎麼追加、長什麼文件、理由怎麼寫,結果不是被監造打回,就是機關拒絕,最後只能自己吸收成本。
以下整理 實務上真正「能追加」的情況、不能追加的情況、承包商如何提出追加不被打槍的技巧

公家標案可以追加預算的情況

以下條件符合政府採購法與工程會規範,屬於「可追加」的情況。

1. 現況與設計明顯不符(不可預見)

例如:
  • 地下管線位置與竣工圖不符
  • 結構內部腐蝕、鋼筋外露、混凝土鬆散
  • 老屋拆除後發現牆體危險需加強
重點:必須證明「不是承包商的錯」「開工前無法知道」。

2. 機關追加了新的施作需求(設計變更)

例如:
  • 原本要做一般塗料 → 機關要求改成防霉塗料
  • 原設計未含消防新增設備 → 機關要求補做
  • 本來是 6台燈具 → 改成 8台
主因:機關主動加需求 → 可變更追加。

3. 物價波動達到可調整標準(物調)

例如:
  • 鋼筋、混凝土、瀝青等材料大幅上漲
  • 已達工程會公布的物價調整條件(物調公式)
這類屬於不得不追加,不然政府也怕承包商倒。

4. 新發現之安全風險(依法必須處理)

例:
  • 開挖後發現土質鬆軟,需加打支撐
  • 檢測後發現有石綿要清除
  • 地下室滲漏需追加防水層
只要屬於 安全、環保、法規要求,基本都可追加。

5. 機關可受利益明顯增加(效益型追加)

例如:
  • 水電重新配置後可提升節能效益
  • 加做排水改善可減少未來維修費
  • 加設無障礙設備可符合法規與評鑑
只要能證明「追加後機關受益大於支出」,此類常被核准。

【相關文章】五種招標方式說明:公開招標、限制性招標、選擇性招標、報價單取得、電子競價各有何不同

哪些情況不能追加?(常見被打槍原因)

以下符合政府採購法「不得追加」的案例:

1. 是承包商估算錯誤或漏報項目(最常被打槍)

例如:
  • 你自己投標漏報材料
  • 放樣後發現自己算錯尺寸
  • 樣式誤解造成成本增加
→ 完全不能追加,只能自行吸收。

2. 屬於施工方法差異,不會影響工程成果

例如:
  • 你想換比較昂貴的施工方式
  • 你擔心工期壓力要追加人員費
  • 你選用自己偏好的材料
→ 此屬施工方法差異,無法追加。
3. 屬於承包商管理不善造成
例如:
  • 工人短缺
  • 設備故障
  • 工期延誤
  • 預算超支
→ 一律不能追加。

4. 非必要的美化修飾、升級

例如:
  • 你覺得可以做得更美
  • 你想幫機關升級規格
  • 原規格已符合標案需求
→ 美化類幾乎都不能追加。

【相關文章】決標方式有哪些?最低標、最有利標、準用最有利標、參考最有利標精神差在哪?適用情境與優缺點總整理

可追加與不可追加的差異表

表格前說明:以下整理讓承包商一眼看出何種狀況能不能追加預算,避免白做工。
類別 可以追加預算 不可以追加預算
設計不符現況 地下管線錯誤、老屋隱藏損壞 你的估算錯誤、自己漏項
機關增加項目 新增設備、追加工程內容 承包商自己想增加、美化升級
物價波動 材料成本因外部市場上漲 自己決定換更貴材料
法規要求 安全補強、消防、環評 與法規無關的施工方式調整
無法預見之狀況 土質問題、危險物、石綿 進場後才發現算錯、未勘查
效益型需求 機關受益提升(節能、維護減量) 提升外觀、非必要功能
工期相關 工期增加需延長人員|但必須證明非你造成 你人手不足、管理問題

 【相關文章】公家招標的金額高低會有什麼不同與限制?招標金額與常見風險圖表、風險應對圖表

承包商如何提出追加預算,不被監造打槍?

以下是經驗豐富的監造最常接受的「成功追加 SOP」。

1. 必備:提出「不可歸責於廠商」證據

包含:
  • 開工前照片 vs 現況對照
  • 地下管線偵測報告
  • 結構破損檢測
  • 現場紀錄簿(工地主任簽名)
  • 監造當日巡檢記錄
證據越完整=越容易過。
 

2. 立即通報,不要等做完才講

錯誤示範:
「我已經先做了,現在要追加。」 → 100% 被打槍。
正確方式:
  • 在群組/書面提出「不符現況通知」
  • 附現場照片+理由
  • 要求監造現場確認
  • 等監造確認後才動工
 

3. 用「工項拆解」方式寫清楚追加內容

監造最討厭:整包寫「補貼工資」「增加材料」。
正確做法:
  • 建議拆成單價分析
  • 材料、人工、機具逐條列
  • 說明量計算方式
  • 補上市場行情佐證(工程會、材料行情)
格式越清楚=越容易核准。
 

4. 量化為什麼「非做不可」

例如:
  • 不補強可能造成結構危險
  • 若不做會造成未來維修浪費更多預算
  • 不符合現行法規(消防、耐震)
  • 不做會導致施工無法繼續進行
監造希望看到的是:
追加=必要,而不是承包商想賺。
 

5. 用第三方佐證資料最有效

包含:
  • 地質調查報告
  • 結構技師評估
  • 材料報價單
  • 任務編組照片+紀錄
越客觀=越能說服機關。

追加預算不是運氣,是專業證據力

公家工程能不能追加預算,表面上看是法規嚴、程序多,但真正的關鍵其實在承包商的做法。追加會被核准,通常都有一個共同點——證據充分、理由明確、流程正確。反之,只要是漏項、估錯、做完才講、沒有紀錄,多半一定被打槍。
追加不是靠關係,也不是靠嘴巴,而是靠你能不能證明「這項工作不是你造成、非做不可、而且對機關有利」。只要第一時間通報、拍照留證、逐項拆解工料、用市場行情佐證,成功率就大幅提升。
懂得怎麼提追加、怎麼舉證的廠商,才能避免白做工、減少爭議,也更容易建立機關與監造的信任。


👉你在找案件嗎?還是你要找廠商?
免費加入 WOTEL 建築專科整合王,免費發接案件,提供搜尋、比較與諮詢,快速找到你要的廠商或案件。


推薦內容 
政府採購與招標總整理:招標方式、決標方式、公家與民間差異、追加預算規範與金額級距一次搞懂
免費加入line社群、Wotel專業夥伴,低成本網路行銷管道
免費投稿建築文章,幫您在建築產業曝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