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握政府採購制度,就是掌握做標案的生存法則
政府採購法是所有公家標案的基礎,涵蓋工程、勞務、財物三大領域,每年超過十幾萬件標案在政府採購網公開。對承包商、建築業者、工程顧問、資訊廠商而言,熟悉招標方式、決標方式、金額級距與追加預算規範,不只是為了提高得標率,更是避免踩雷、減少風險、增加利潤的必要功課。本篇整理出五個核心主題,帶你快速掌握政府採購制度。
一、五種招標方式該如何選擇?
招標方式決定政府如何對外尋找廠商,也是承包商判斷標案性質的第一步。政府採購常見五大招標方式:1. 公開招標
最常見、最透明、競爭最多,適用於大部分公告金額以上的案件。2. 限制性招標(公開或不公開評選)
在特殊情況下可使用,如緊急災害、獨家技術、專業高度依賴等。3. 選擇性招標
先審查資格再邀標,常用於技術門檻高、需建立合格名單的案型。4. 報價單/企劃書取得
用於小額採購、簡易採購,程序最簡單但競爭性較低。5. 電子競價
透過線上平台歐拍比價,透明且速度快。👉 【詳細文章】五種招標方式說明:公開招標、限制性招標、選擇性招標、報價單取得、電子競價各有何不同
二、決標方式說明:最低標?最有利標?怎麼判定誰得標?
決標方式是政府選擇廠商的方法。常見四種方式如下:1. 價格標(最低標)
價格最低者得標,適合標準化、容易量化的標案。2. 最有利標(綜合評選)
以「價格+技術+經驗+品質」等綜合評分,適用於大型工程、資訊建置、顧問類案型。3. 準用最有利標
部分案型採用簡化版最有利標流程,兼顧彈性與公平。4. 參考最有利標精神
小額案型或特殊情況下採用,保留機關判斷空間。此外,承包商也必須學會查詢 決標公告,查看競爭對手報價、技術評分、得標理由等。
👉 【詳細文章】決標方式有哪些?最低標、最有利標、準用最有利標、參考最有利標精神差在哪?適用情境與優缺點總整理
三、公家招標與民間招標差在哪?承包商最容易踩雷的誤區
公家與民間招標的差異非常大,若用民間接案方式來做政府採購,很容易踩雷。三大核心差異如下:1. 法規不同
公家標案必須遵守《政府採購法》;民間採購屬商業契約自由。2. 流程透明度不同
公家採購需公告、公開、可查詢;民間採購則可自由邀標與議價。3. 風險性不同
公家案履約不良可能被列入「拒絕往來廠商」名單,全面喪失投標資格。此外,有些公家標案屬於「屎缺」,例如:
- 預算不足、規格過高
- 工期不合理
- 追加預算困難
- 高履約風險
四、追加預算規範:什麼情況能追加?什麼情況不能?
追加預算是承包商最關心的議題之一,但政府採購法對追加預算有明確限制。可追加的情況
- 無法事前預期的必要變更
- 原設計錯誤或漏項
- 法令變動造成施工成本增加
- 為達成契約目的必須追加項目
不可追加的情況
- 廠商低價搶標後要求補貼
- 無合理技術理由
- 設計單位的疏失卻無證據可依
👉 【詳細文章】公家標案哪些情況下可以追加預算?承包商如何提出追加預算不被打槍?可以追加與不可追加的差異表
五、採購金額級距與限制:公告金額?查核金額?小額採購?巨額採購?
採購金額級距會影響:- 招標方式
- 招標期限(等標期)
- 文件要求
- 監辦層級
- 廠商資格門檻
- 風險與履約要求
1. 小額採購
勞務 ≤ 15 萬;工程/財物 < 150 萬可逕洽廠商,程序最快。
2. 公告金額(約 150 萬)
達公告金額以上 → 必須公開公告。3. 查核金額
工程 5,000 萬、財物 5,000 萬、勞務 1,000 萬需更高層級監辦。
4. 巨額採購
工程 ≥ 2 億、財物 ≥ 1 億流程最完整,要求最高。
金額越高 → 風險越高、監督越多、標期越長。
👉 【詳細文章】公家招標的金額高低會有什麼不同與限制?招標金額與常見風險圖表、風險應對圖表
看懂招標與決標方式,你會更快判斷哪些標案適合你;
掌握金額級距與追加預算流程,執行起來更順、更有把握;
理解制度 = 提高效率、提高中標率、也讓每個案子更穩更好做。
👉你在找案件嗎?還是你要找廠商?
免費加入 WOTEL 建築專科整合王,免費發接案件,提供搜尋、比較與諮詢,快速找到你要的廠商或案件。
推薦內容
免費加入line社群、Wotel專業夥伴,低成本網路行銷管道
免費投稿建築文章,幫您在建築產業曝光